恨你 发表于 2011-6-27 18:49:42

为什么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我们记住的都是作曲家,而在流行音乐里却只记得演唱者?

当然有很著名的词曲作者比如林夕啊,但是乐坛这么大,歌星这么容易出名,却没多少人关心这些歌都谁写的。我们常常说某人的歌很有深度很发人深省什么或者旋律很精彩,但是旋律是作曲者的功劳,深度是词作者的功劳,照理来说没演绎者什么事啊。。。


这是专家们的答案:

专家一:真是個好問題,不過問題中的陳述不完全正確。

如果留意一下如今的古典音樂演出海報和唱片封面,會發現通常演奏家的名字印得比作曲家大。有些演出海報甚至連演出曲目都不印,只有演奏者和樂團的名字。

又比如我們會說:今年九月小澤征爾要來上海哦。至於他來演些什麼,很多人並不關心。

為什麼?因為人們需要偶像呀。作曲家那麼不潮的物種,要樹成偶像難度實在有點大。Anne-Sophie Mutter 的香肩、李雲迪的正太腔調、王羽佳的御姐氣質,這些才最方便人們去膜拜。欣賞作曲家需要學習,欣賞演奏家的門檻低多了。

以上說的是近十多年的現象。再往前,古典音樂聽眾一向有「比較版本」的愛好。甚至在很多所謂資深樂迷看來,版本比較是古典音樂欣賞最「正確」、「專業」和「高級」的方式。考慮到古典音樂的曲庫是有限的,這好像也無可厚非。但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實在是被樂迷誇大了。

流行音樂拜偶像自然更明顯,我這裡是想說明,其實在這一點上,古典音樂並不例外。如今大部分的古典音樂欣賞實踐跟流行音樂欣賞實踐一樣,跟音樂本身關係不大。


专家二:

这个问题非常棒,也是我疑惑了好久的。目前先说两点,如果想到别的我再补充:

1. 古典音乐作曲家当时其实是演奏家
如果在19世纪欧洲说起李斯特,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魔鬼般的钢琴技艺,然后才会想起他写了不少钢琴作品。
帕格尼尼也是这样,相比于他写的小提琴协奏曲,24首随想曲,当时的人更好奇的是他的琴技。顺便说一句,帕格尼尼练琴时高度保密,严禁外人偷窥,保密工作堪比乔帮主。
即便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样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作曲大师(恕我狂用赞美之词),当时也是以超凡的管风琴演奏技艺为名于世。我们所知道的“作曲大师巴赫”,是直到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发掘出他的作品后才真正为人所知。之前尽管有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顶级大作曲家的高度赞扬,巴赫的作曲家身份依旧默默无闻。
流行音乐界会唱又会写的音乐人也有不少。周杰伦也常作曲作词,但大家都先想到他是歌手。
好像连S.H.E.都试过作曲(如果我早年的记忆没错的话),但大概没人记得他们的作品是哪一首歌。
鲍勃·迪伦都拿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我们总是先想到他的嗓音,再想到他是个伟大的词作家。

因此,可以说自古以来,作品演绎者这个“身份”更容易在当世出名。现在歌星红于作曲家作词者也不是特别奇怪。

2. 录音技术消灭了曲谱的神秘感
如今的歌迷,可以完全不用认识五线谱就能欣赏到音乐,高品质录音俯首皆是。但在古代,记录音乐只能靠曲谱。
一个经过训练的音乐家拿着谱子读一遍便知道这是否是杰作,这相对于现在听一下录音来判断门槛要高很多。门槛高,意味着价值高,那么作曲家的地位也就高。
作曲家的作品流传后世百年,后人只见其谱,不见其人,神秘感倍增,自然心怀敬意,读谱演奏时如诠释《圣经》一般虔诚。那么,把自己演奏的作品的作者地位抬高,就等于抬高自己的工作价值。
当世流行音乐,曲谱既不神秘,也不重要。歌迷演绎(哼唱)时无需看谱,只需听歌手的声音。同样的道理,歌迷追捧歌手,就是为自己唱他歌的行为加分。

曲谱的神秘感被现代录音技术给摧毁,被歌手的演唱所取代,必然导致原本作曲家的地位转移到歌手身上。

专家三:

首先我想请大家先读一读Lawrence Li 的答案,他从造星角度来解释了“更容易被记住”的是演奏者或是演唱者的原因。

但我要在这个答案里,回归到音乐本质上来说。

古典音乐的作曲家往往自己就是第一个演奏者。一份曲谱上包含了速度、感情、强弱、表情、各种演奏法的指示。后来的演奏者对古典曲目的诠释,仍然离不开对原作的忠实表达,似乎在原作说明的框架内演奏,才是“专业、正确、高级”。从这点看来,古典音乐的主导者仍然是作曲家。

流行音乐则往往不再是一个人包办的工作,成为了流水线的作业。我们知道一首歌出来要经过作曲、作词、录音、混音、演唱、和声等等的工序,不同工种对于一首歌的出炉都占有很大的影响力,作曲家并没有很占主导位置。

经过了推广和包装,唱片公司营销的重点放在了艺人(演唱者)身上,把作品赋予到公司为艺人打造的形象里面。因此大家最终听歌或看MV,都会发现演唱者的名字被强调,而作曲、作词等其他工种则被弱化。

当然,在这个时代仍然能够一个人包办词、曲、制作的歌手,也就是俗称创作型歌手,会被大大强调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才华,譬如 Lady Gaga,也譬如能写曲的周杰伦、蔡健雅、词曲包办的王若琳等等。

另外,即使同一首曲谱的流行音乐,也会被不同的艺人翻唱成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mix和不同的制作,甚而会改掉配器、改掉节奏和风格,只剩旋律和节奏。这时候,我们就会把这些歌视作不同版本的曲子。譬如有很多版本的 What a Wonderful World,更近的例子大家可以看看第21届金曲奖颁奖典礼上,哈林和小S 分别对自己的老歌做出了新的诠释,我如果没记错,小S 把《十分钟的恋爱》唱出了 Jazz 版, Funk 版和Hip-Hop版。

综上所述,我觉得这种现象是一首曲目的生产过程各个工种对曲目的影响力不同而导致的。

夏尔 发表于 2011-8-3 12:57:11

非常感谢楼主,楼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付去政 发表于 2012-9-18 23:44:43

努力,努力,再努力!!!!!!!!!!!

fpupnf31 发表于 2012-9-18 23:44:43

支持一下

lzfddluw 发表于 2012-9-19 20:37:42

风物长宜放眼量

luosidede 发表于 2012-9-21 20:19:06

#无语

GA1D 发表于 2012-9-21 20:19:06

努力~~各位。。。

bcryvyxl 发表于 2012-9-21 20:19:06

@,@..是什么意思呀?

tooth1889 发表于 2012-9-24 03:43:26

很有吸引力

tooth1889 发表于 2012-9-24 03:43:26

哈哈 我支持你

fwf5yul26c 发表于 2012-9-29 07:48:31

我来了~~~~~~~~~ 闪人~~~~~~~~~~~~~~~~

aaaaa 发表于 2012-9-29 07:48:31

感觉好像在哪里看过了,汗~

胡太材jl 发表于 2012-10-4 21:41:58

谢谢哦

女女 发表于 2012-10-11 23:38:52

挺好啊

海的女儿R 发表于 2012-10-11 23:38:52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我们记住的都是作曲家,而在流行音乐里却只记得演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