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帝遗忘的人
终于看了电影版的《上帝之城》,喝着嘉士伯听着桑巴配乐看着凌厉的剪辑,经典之《阿甘正传》,让这个空调房里的夏夜多了几分酣畅(最神奇的是,居然《功夫熊猫》里的主题歌是这部电影里一段几十秒配乐).但这不像玩《暗黑》砍人越多越爽,看着一个个十几岁的"古惑仔"接连横尸在肮脏的贫民窟,多少有些压抑.想起前段时间回家,和哥哥聊起常年"寄居"网吧里的"游民".
中学时接触过一些很差的学校的被认为是"没有希望的学生",网吧是他们一天中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翘课、勒索、群殴、飚车、网游...这些活动在他们生活中站着很大的份量.有人说他们想法幼稚、有人说他们偏激扭曲、有人说他们很"混"应该尽而远之.可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包括造成他们如此"另类"的家庭、社会的原因,有多少人能够了解、愿意去理解? "他们是坏学生,不要跟他们玩",这是家长最普遍的反应;冷眼、鄙视、畏惧是那些成绩优良、有型有款的"既得利益者"们对他们的"天然排斥".酷、帅、拉风是那些比他们更经世事的"没人管教"的"后继者"们对他们的崇拜.
对这样一个在网吧寄生的边缘群体,除了同情,我更多的是忧虑.以主流的价值取向来看,他们这种"边缘"无疑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而这种边缘与社会的主流中间,有太多的隔阂、太少的交流、太多的偏见、太少的互信mm甚至在许多问题上往往有着严重的分歧和对立.这是一个隐患,massage beijing,就像西藏寺庙里违规储存的火药.而点燃火药的火星似乎也正在等着火花石的碰撞mm一边是主流的舆论导向,一边是被网络呈"几何级数"放大的话语权.主流之所以为主流,就在于它把不能融入的自身的东西边缘化mm近5年来,社会的流动性开始呈下降的趋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开始占更大的比重,这本身就是对"游民"最大的打击mm击碎他们向上流动的信心与希望("有希望,比什么都重要").同时,网络给了"游民"强有力的武器mm通过放大,让边缘的声音变得主流mm这大大缩小了舆论上二者"实力"的悬殊.
我无法找到中国2.4亿的网民中,学者、知识分子、金领白领蓝领、农民、游民这些阶层的比例分别是多少,但从网络上的内容看,游名的影响力着实不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03年,张艺谋的《英雄》刚一出来,网上就骂声一片,而仔细看那些骂声,则很容易发现是"雷声大雨点小",绝大部分是跟风的.但就是这样的跟风,造成了极为恶劣的舆论,让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商业电影遭受了不小的打击.从定义来看,我相信大多数所谓的学者、知识分子这些精英阶层是很难出现这种"集体一片谩骂"的跟风的;也许是定义的不公平,相对来说教育程度低、既得利益少的"游名"们成了这场负面舆论的主体.那谁是这场舆论幕后的主导呢?主体并不可怕,而主导则值得人们警醒!就像《天安门》里说的:所谓革命往往是一群狂热却不名真相的"信徒"跟随少数唱反调的"精英"."游名"本身是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一旦被一些别有目的集团主导,将对社会主流带来巨大的冲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游名"不仅存在于网络,更是现实中你我身边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通常他们白天受气受剥削,晚上在网上展现力量,但一旦他们将力量从网络蔓延到现实中来,那又会有多大的威力呢?不过和哥哥聊到这里时,他并不太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游民"和所有人一样,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一旦换一个场合,则很难保持原有角色的生命力,就像我们通常认为的,这样的"游民"在现实中往往是"失败者",没有多少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么说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escorts beijing,这种角色的"自然筛选"建立在社会体系稳定有序的前提下,如果一旦爆发经济危机或是战争呢?乱世出英雄,乱世更出土匪!
面对这种忧虑,我一方面会觉得无力(包括"杞人忧天"和"无力回天"两种),另一方面会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关系"(英文为the connection)的问题.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关系",想好了会专门再写一篇继续阐述.由《上帝之城》想到的,暂时就是这些. 顶下再看 既然来了,就留个脚印 家财万贯还得回很多贴哦 自己知道了 努力,努力,再努力!!!!!!!!!!! 哈哈,这么多的人都回了,我敢不回吗?赶快回一个,很好的,我喜欢 严重支持! 不错不错.,..我喜欢 回帖赚分哈哈 回个帖子支持一下! 自己知道了 呵呵,找个机会... 希望可以用些时间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