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
- 性别
- 女
- 学校
- 山东交通学院
|
广州大学城2004年迎来第一批学子,到今年即将迈入第七个年头。大学城规划时,提倡“资源共享”、“互利、自愿、利于学科交流”的原则。但如今看来,除了饭堂这一公共场所还算符合“共享”之外,其他的共享资源实在难觅踪影。
大学城只见“大学”不见“城”,到底有哪些公共空间可以让所有人享用?
根据当初规划,大学城是一个全开放的校区,高校间实行高度设施共享,学生可以跨校选科,可以学分互认。学生持有“大学城一卡通”可以走进岛内的任意一个校区借阅图书。然而,广大学子对于城内十所高校各自为政的现象早已见惯不怪。
学生除了本校的图书馆,其他九所高校的图书馆均不能进入。也很少有老师跨校开设课程。好不容易建立的“大学城十校通选课学分互认工程”,可供选择的课程少之又少,而且需另外收费。学生修读完成后,学分要想得到本校的认定也绝非易事,写证明、交材料、盖公章,师弟师妹在目睹了师兄师姐们一路奔波操劳的“惨状”后,便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在功能布局上,大学城具有双重特征: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新城区,一个大学集中地。规划时,大学城以资源分级共享为原则,其空间结构层次为“城---组团--校区”。
但目前大学城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和空闲休憩区域划分,人气非常不足。“这里太荒凉了!”同学们感慨。最常见的一幕景象是:校道两旁除了孤零零的路灯,就是师生们匆匆走过的身影。上课的时分,校园里几乎难觅人影。即使在商业中心、运动场等地,都缺乏“人气”。偶尔有一辆车慢速驶过,司机探出头来问“某某楼怎么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