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外夜市美食一时间刹不住车了,继麻辣串,菜煎饼,手抓饼一系列美味之后,新军崛起:牛肉板面,筋道的宽面,漂着辣子的牛肉汤一浇,管叫你吃的过瘾。摊位前经常有排队现象,老板是哥俩的样子,一个擀面条,一个下锅捞面,天衣无缝。
再后来就在校门东侧,来了一家“四川旦旦面”,名字背后的典故不得而知,反正他们来的很是时候,天已入深秋风冰的很,我们常常是为了这碗面,在寒夜里不停的跺者脚,值了!我不是一个喜欢吃面条的人,小时候早饭常常是挂面的缘故,不过这旦旦面改变了我不喜吃面的人生。面是供不应求,老板扩大经营以致于我们分不出来哪个是老板娘了,一坐大大的火炉,一口大锅呼呼滚着开水,下面,倒一大瓢青菜,老板用一副形似筷子却状若棒子的工具把面搅开,再挑几下,出锅……锅外面大白碗一字排开,套了一层方便袋(虽说是迎合学生这个消费群体,制造了方便;考虑到环境,的确是不环保,汗颜)碗底是各种“密制”调料,调料上还挂着碎冰,沾上热气腾腾的面冰就划了,香味跟着瓢出来,在撇一勺煮面的水在里面,最后撒几片香菜……多美味?光我说不行,你得去尝尝。想象一下,外面是嗖嗖的寒风,我们围坐在暖暖的宿舍阳台上(我们宿舍带着好大的阳台),不顾形象的捞面吃,你捞我的,我捞你得,嘴里含糊不清:“你的比我的味道足”“不是啊,你得好吃,你的好吃,哎皮的汤怎么这么多”“够了,倒给你们点儿”……那是怎样的幸福啊,我们就是天天这么幸福!
最后上场的都是压轴的,小吃里面压轴的就是米线了。不是什么重庆砂锅米线,也不是鸡汤米线,而是我们学校门口对面小巷子里,普通没品牌的米线,起先是王齐米线,为什么叫王齐?也许这是人家老板家乡,兴许是夫妇的姓氏叠了用,主家是对中年夫妻有时候孩子也在帮忙,他们来的时候天气应该正热的时候,因为我总记得老板半裸的肩上搭了条毛巾,边草草的抹一把汗水,边皱着眉头认真的翻炒锅里的米线,有时候老板娘倒出手帮他擦一下,每每这个时候这个高大的男子汗就冲着我们羞赧的一笑,脸膛红红的,也许是日头晒的,也许是炉火烤的,总之是红了。他们的米线有炒的,有煮的,有冷面有热面,白色的叫米线,粉黄的是朝鲜面,最初发现这个宝地也是因为朝鲜面,是阿健偶尔一次机会吃到了,推荐给我们,而后阿伟说他们家炒的米线也好吃,我们改吃炒的,于是炒米线之“热”经久不息了,席卷了整个学校,女朋友拉出来男朋友,男朋友介绍给宿舍兄弟,就这样造就了顶着热浪,手拿序号排队买王齐米线的宏伟场面。王齐米线也着发财了,于是宿舍里的发财梦由麻辣串转向米线,还盘算过人家一天卖出多少份,计算成本,得出结果米线生意才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较之王齐米线,我们后来的根据地——爱情米线,才是博得了我们永久的牵挂。也是夫妻创业,这是一对低调的夫妻,摊位上就标了:米线。连个名号也没有,刚开始我们称之为夫妻米线,后来杜撰了“爱情米线”,还说真正美味的原因,是有爱情调味……呵呵那时候真是,想的纯净浪漫,不过即使是现在,我们依旧固守这样简单的念想。他们经营项目也简单,主打就是炒米线,偶尔会有人要求煮一份朝鲜面,老板很亲切也很大方,老板娘长得颇像我们班一个同学,脸上天天挂着微笑,主要她的笑容很真诚,很憨厚,在他家吃米线会很上帝的感觉,调料自己随便加,用来给朝鲜面调味的酸菜,常常被我们加在炒米线里,他们从不计较。他们客户也很多除了学生,还有附近过往的行人,摊位后面就是支了桌椅,一碗浓香的米线管叫一天的疲惫跑个没影儿。
这么多顾客,或许是因为每次如约守时的光临,或许老板硬是记住了我们,只要我们往摊前面一站,老板娘忙碌的动作会慢下一拍,冲我们笑笑;老板也是道一声:“来了?”这样的默契也让我们上瘾了,给我们炒的时候蔬菜和豆芽量格外足,还有底料也是满满一勺,平时我们买回宿舍,吃得飞快生怕引来别人觊觎的眼神,而且回回吃的滴汁不剩,底朝天。
大三暑假过后,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我们学校要搬了,大学的集中营——大学城,据闻那里建设得很漂亮,可是我们舍不得竟是校门口得小吃,尤其是爱情米线,临走之前我们去吃米线告别,还鼓动老板和我们一起去长清安营扎寨,最终也没能实现。长清在济南城外20多公里,算是一个县城,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距离济南那么远,远的让人心慌,3块钱搭上公交回到南院(虽然学校不大规模,分校很多,南院就是我们待了3年的地方),急忙奔到学校那边的小街上,远远的看到爱情米线的摊子还在,一秒也不耽搁赶紧要份米线,吃了这才安心。那阵子物价涨了,米线市价早已经是3块了,结账的时候老板退给我们每人一块钱,我们也推不掉老板的心意,那一刻真正体会到激动真的可以让人说不出话来……
在远离济南的日子,我们就常常坐车回去专门去吃米线,所以也就没有真正的告别过。
身在北京了,也不想说和爱情米线告别了,因为我还想着什么时候回去聚会的话,一起去复习那种味道。 |
|